可以咨询:175——0212——0963同微信
刘澎
主任医师 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血液科
综合推荐热度3.5
在线服务满意度暂无
在线问诊量484
擅长
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蛋白血症、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淀粉样变性及各类贫血。
简介
刘澎,男,1973年11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2003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内科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美国Mayo Clinic(梅奥医学中心,2014-2015美国医院排名第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9月以“复旦大学校聘关键岗位”引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血液科主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科技奖励。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通讯作者17篇),通讯作者论著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104。论文被Nature communication及PNAS等权威杂志引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和扎实的工作,对该类疾病的预后模式和治疗新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淋巴系统肿瘤细胞中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死亡途径存在缺陷并探讨了该缺陷形成的分子机制。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淀粉样变性及各类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在国际上首先推动“基于 M 蛋白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筛查”项目;在国内率先推广“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显著改善相关患者的疗效和生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科技奖励。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通讯作者17篇),通讯作者论著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104。论文被Nature communication及PNAS等权威杂志引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和扎实的工作,对该类疾病的预后模式和治疗新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淋巴系统肿瘤细胞中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死亡途径存在缺陷并探讨了该缺陷形成的分子机制。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淀粉样变性及各类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在国际上首先推动“基于 M 蛋白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筛查”项目;在国内率先推广“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显著改善相关患者的疗效和生存。